close

社會工作研究方法考前CPR

陳  遠 老師

 

一、社會工作研究的特色

[命題方向]對於研究法這門科目來說,社工師考試與國家考試最大的不同之處,就是會出現、而且也應該出現一些只有社工系學生會答、社會系學生不會答的題目。「社會工作研究法有哪些特質,是普通的社會研究法所沒有的?」這種考題,千萬不能錯過。

[準備要訣]社工研究法有何特色?社工研究與社工實務的關係為何?社會工作者對社工研究有哪些角色?

[重點大要]

 

()社會工作研究法的特質(簡春安、鄒平儀)

社會工作研究法與一般社會科學研究法,至少有以下不同之處:

1.研究與社會工作相關的主題:包括社會工作方法的主題(個案工作、團體工作、社區工作)、社會福利對象的主題(兒童、婦女、家庭、勞工、殘障)、社會政策的主題等。

2.從社會工作的角度探討別的領域的問題:社會工作專業與很多學科有密切的關聯,有必要在許多研究主題上與相關學科進行深入的對話。

3.”Do”的角度來評價社工的創新、修正與實驗:若只為分析問題或只想瞭解真相,所做的研究是”Be”的研究;當研究的目標是解決問題、改善解決問題的技巧、增進輔導功效,或評估處置是否得當、是否合乎效益、是否真的對案主有所幫助、其它所衍生的問題在那裏等研究則可稱為”Do”的研究。

4.強調與社工實務的關聯,取自實務、用之於實務:學院內的教授應該熟悉實務、瞭解實務,他們更應該把各類理論實務化、本土化,而這種實務化、本土化的任務都必須透過研究的管道才能達成。

 

()社會工作研究與社會工作實務(簡春安、鄒平儀)

1.運用研究方法,重新審視實務的決定:實務工作者可藉助社工研究,冷靜思考所做所為是否達到預期的功能,用較大的企圖心去考量如何擴大服務的效果。

2.在干預過程中,需蒐集資料,以審視干預之效果:實務工作者在服務案主時,應隨時蒐集資料,觀察案主本身及各種情境,考量我們對案主所提供的干預是否得到預期的效果。

3.運用研究方法、技術與工具,以審核干預的效果:當實務工作者有良好的研究方法訓練時,不再畏懼各種類型的研究方法,也不擔心統計方法如何實施,如此在審核干預或處置的效果時才不失於偏頗。

4.以具體、可觀察、可測量的項目去描述案主系統性的問題,干預的過程、目標及結果:在干預或處置完成時,更重要的任務是:我們怎麼知道我們的處遇是有效的?

5.當提出社工的實務項目時,需合乎邏輯規則:所謂邏輯(logic)就是理性的科學,意指正確的理論與推理。藉助演繹法與歸納法,使抽象的理論與具體的實務之間得以循環不息。不論研究工作或實務工作,都應如此。

6.需瞭解研究和實務都是應用邏輯的一種方式:從邏輯的觀點來看,演繹和歸納並不是對立,而是相輔相成。從社會工作的角度來看,實務與研究仍是一體,相互依賴,共從共亡。從理論到實務的演繹過程,加上從實務到理論的歸納步驟,全然都應該是邏輯,都應該相依共存。

7.在定義案主的問題、蒐集資料、評估各種訊息時,需以研究的方法、技術和工具,且透過此法去導引出干預的策略:研究時,不僅過程需嚴格謹守研究法中的原則、技巧與方法,使問題的定義適中、資料的蒐集周延、測量上客觀合理,分析時又能準確詳實;更重要的,當研究的結果被分析探討後,處遇的策略與方法,應該馬上擬定、安排。

8.需瞭解研究與實務是問題解決的一連串過程:社會工作是助人的專業,它是解決各類個人問題、家庭問題與社區問題最直接、最有效的工具,社會工作研究亦然如此,都是一種邏輯的演繹與歸納。

 

()社會工作者的研究角色(簡春安、鄒平儀)

1.研究的使用者:此處的「使用」有兩種意義。一是社會工作者有能力做研究,二是社會工作者知道如何應用研究。

2.知識的創造者與傳播者:「知識創造者」是指社會工作者經由假設、調查、分析所得來的發現;「知識傳播者」是指社會工作者不僅對各種已獲證實,並且符合社會工作精神與原則的知識的應用、介紹,更應是在研究領域上的交流,以不同的角度與立論,相互之間的分享與批判。

3.對各學科的知識分享者:社會工作的經驗、研究、理論等不能孤芳自賞,必須與其他相關專業交流、分享,甚或尋求他們的批判與意見,如此才能去蕪存菁。

 

二、問卷設計撰寫問題的原則 

[命題方向]取材自W.L.Neuman,是社工師與國考皆極為重視的環節,絕對不可輕忽。

[準備要訣]最基本的,是要能背訟十大錯誤的定義;更進一步,要懂得對十大錯誤舉例說明;更完美的準備,是要對舉例之後提出改進之道,如此便萬無一失。

[重點大要]

 

1.避免用術語、俚語或縮寫(Avoid jargon, slang, and abbreviations.):包括專業術語、次文化慣用語以及不知所云的縮寫。

2.避免語意模糊、混淆(Avoid ambiguity, confusion, and vagueness.):例如:「你的所得多少?」可能指週薪、月薪或年薪;家庭收入或個人收入;僅算薪資或包含其他收入。不如改為:「您去年度全家稅前所得共多少?」

3.避免情緒性的字眼和聲望的偏誤(Avoid emotional language and prestige.):使用中性的語言,避免帶有情緒性包袱的字眼或是有名望的個人或組織,因為受訪者可能針對這類字眼發言而非針對議題本身。

4.避免模稜兩可的問題(Avoid double-barreled questions.):模稜兩可的問題是在一個題目中暗藏了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問題,這會使受訪者在回答上無所適從。因此,每個題目都應只針對一個主題發問。

5.避免引導式問句(Avoid leading questions.):不要讓受訪者認為某些答案是研究者所期待的,因而誘使受訪者選擇某些特定的答案。

6.避免問受訪者能力所無法回答的問題(Avoid asking questions that beyond respondents capabilities.):受訪者無法回答過度專業的問題、難以回憶的細節或從未聽聞的資訊,改採開放式問題做詢問可能會有某些改善。面對受訪者的記憶困難,研究者可以提供一些特殊的提示和額外思考的時間,像時間或地點的參考訊息。面對知識性問題,可先由前測試探題目的難度,再以婉轉的詞語做詢問。

7.避免錯誤的前提(Avoid false premises.):不要用受訪者並不同意的前提開始一個問題,否則將使不同意這個前提的受訪者不知如何作答。例如:「郵局開放時間太長了。您希望郵局每天延後四小時營業嗎?」

8.避免問未來的意圖(Avoid asking about future intentions.):避免問受訪者在假設情境下可能會做的事,最好是問現在或最近的態度和行為。一般而言,受訪者在回答關於自己經驗中較特定、具體的問題時比較可信賴,至於那些在他們立即經驗以外的抽象事務則相反。

9.避免雙重否定(Avoid double negatives.):很容易造成受訪者誤解。

10.避免重複或偏重某種答案類別(Avoid overlapping or unbalanced response categories.):讓答案互斥、周延、平衡。

 

三、總加法量表(李克特量表)

[命題方向]在社工研究當中,只要提到問卷設計,幾乎都少不了使用「合併計分之題組」――也就是量表。其中,又以總加法量表(或稱李克特量表)為最,絕對不可不知。

[準備要訣]最基本的,是要能了解總加法量表的編製程序;更進一步,是要能指出總加法量表相較於其他量表的特性何在;最完美的準備,是能針對指定的或是自選的主題進行實際的量表設計。

[重點大要]

 

()總加法量表的定義

由美國心理學家Rensis Likert1932年創立;接著,受其啟發的總加法(method of summated ratings)一詞亦出現在1940年由C. Bird出版的《社會心理學》(Social Psychology)一書當中。李克特量表又可稱為總加法量表(summated-rating scale)或加法量表(additive scale)。

將受試者在所有項目的分數加總,以形成單一的態度總分,成為等距尺度之研究變項。若總量表中蘊藏多個分量表(subscales),亦可分別計出分量表總分以供分析。總之,此量表的任何項目,都不具有單獨分析的價值,故稱為「總加法量表」。

 

()總加法量表的編製程序

1.蒐集項目:運用操作化原理,針對所欲測量之構念,至少預先準備50題以上的項目。

2.題幹安排:在題幹(stem,亦即問句)的選編上,可選用不同的語氣詢問,以要求受訪者回答:

(1)肯定句:例如,「女性可以主動追求心儀的男性。」

(2)疑問句:例如,「您認為,女性可以主動追求心儀的男性嗎?

(3)否定句:例如,「即使遇到心儀的男性,女性應耐心等待對方的追求。」通常,反向問題較常使用此種否定句的提問方式。

3.題枝安排:在題枝(optionschoices,亦即選項)的選編上,Likert Scale的量尺數目從27分不等,但通常使用多分量尺(multiple-choice scale)。其形式可有以下選擇:

(1)量尺(ratings):由一連串形容詞所構成,例如:非常同意、同意、不同意、非常不同意。

(2)量詞(quantifiers):若是題幹採用不完整句做敘述,通常會在題枝安排各種可供選擇的接續詞。例如:「女性若是遇到心儀的男性,應該:(1)完全不動聲色 (2)巧妙為對方製造機會 (3)間接暗示自己的好感 (4)大膽表明心跡。」

4.進行前測:尋找符合正式施測條件之受試者30~100位,或是5倍於項目的數目的受試者,進行前測。

5.項目分析:針對前測所蒐集的受訪者資料,逐題計算辨別力(power of discrimination)或臨界比(critical ratio)(擇一採用即可),並淘汰數值較弱的項目,將剩下的優質項目納入正式量表。

6.量表形式:經由信度分析與效度分析之後,將各題以隨機方式做排列以構成正式量表。

 

()參考範例

丁恩無規範感量表(Dean Normlessness Scale

 

1.只要達到目的,使用什麼手段都是正當的。

2.人們的觀念變化如此之大,令我擔心我們還能依靠什麼。

3.什麼事情都是相對的,而且根本沒有什麼固定的規則可遵循。

4.我經常懷疑生活的真正意義是什麼。

5.現今人們唯一可以確定的事,就是他們對什麼都不確定。

6.外面流傳的宗教那麼多,真不知該信哪一個才好。

 

以上項目,皆以(1)非常同意 (2)同意 (3)不確定 (4)不同意 (5)非常不同意等選項請受訪者圈選。

 

()Likert Scale的優缺點

1.優點

(1)此種量表編製簡單,尤其是相較於Thurstone scale而言。

(2)此種量表可適用於多面向的構念,非GuttmanThurstone量表可替代。

(3)此種量表信度較高,尤其是相較於Thurstone scale而言。

(4)此種量表採用的多分量尺,更能適當反映受試者的態度等級。

2.缺點

(1)相較於Thurstone scale,無法直接以同意或反對的項目數目來反映態度的強度。

(2)相較於Guttman scale,無法反映各項目之間的累積式層級關係。

(3)相較於ThurstoneGuttman量表,此種量表為多面向量表,因此不同的回答模式(response pattern)可能會產生相同的總分。

 

四、實驗研究的類型

[命題方向]社工師考試與地方政府考試有一項不成文的特色,那就是特別重視實驗研究。在評估研究中,實驗研究專門用於成果分析評估,應特別留意。

[準備要訣]最基本的,是要能指出各種實驗研究的定義;更進一步,是要能對各種實驗研究舉例說明;最完整的準備,則是要畫出實驗符號,並指出其優缺點。

[重點大要]

 

所謂真實驗設計(True Experimental Design),是可以操弄自變項的條件、藉由前後測相較得知依變項的變化、也能以隨機分派完全控制干擾變項的典型實驗。

 

()前後控制組的設計(Pretest-posttest Control Group Design

1.基本定義:又稱為古典實驗設計(Classical Experimental Design),先以隨機分派進行分組、並對各組進行依變項前測、再對各組施以不同的實驗處遇、最後再對各組進行依變項後測的實驗技術。

2.舉例說明:某研究者欲證實理情治療法對憂鬱症的效果,於是隨機抽取20位憂鬱症患者,經隨機分派後分為二組:第一組為實驗組,施以半年的理情治療,第二組為控制組,施以半年的抗憂鬱藥物治療,並在二組的治療前後以漢氏憂鬱症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對依變項進行測量。

3.實驗符號:

R O1      X        O2

R O3                   O4

R意指隨機分派)

 

()雙組比較僅後測設計(postest only control group design

1.基本定義:原則上與古典實驗設計相同,只是二組皆取消前測,以避免前測提高受試者的警覺性而產生測驗的反作用,藉此改善古典實驗設計在外在效度上的瑕疵。

2.舉例說明:與上例相同,唯實驗組與控制組皆不接受前測,在理情治療與藥物治療之後,直接測量並比較二組之依變項分數。

3.實驗符號:

R           X        O1

R                        O2

 

()所羅門四組比較設計(Solomon four-group design

1.基本定義:綜合古典實驗設計與雙組比較僅後測設計之優點,除了安排一對有前測的實驗組與控制組之外,額外增加一對沒有前測的實驗組與控制組,以監測實驗是否產生測驗的反作用。

2.舉例說明:綜合前二例,安排有前測之理情治療組、有前測之藥物治療組、無前測之理情治療組、無前測之藥物治療組,並在處遇完成後對四組同時進行一次依變項的後測。

3.實驗符號:

R O1      X        O2

R O3                   O4

R           X        O5

R                     O6

 

()多因子實驗設計(factorial design

1.基本定義:多因子實驗設計是指實驗研究者同時觀察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自變項對一個依變項之影響,而且也考慮了自變項之間交互作用效果的實驗設計。

2.舉例說明:研究者欲檢驗教學方法(分為啟發式與傳統式)和教學氣氛(分為活潑與嚴肅)對國中生英文學習成就的影響。先以隨機分派將40名學生分為四組,再對各組進行啟發與活潑、啟發與嚴肅、傳統與活潑、傳統與嚴肅等四種實驗操弄,隨後以一份標準化國中英文成就測驗對四組之依變項表現進行後測。

3.實驗符號:

R   O1

R    O2

R   O3

R   O4

其中,A1為第一因子的第一處遇、A2為第一因子的第二處遇、B1為第二因子的第一處遇、B2為第二因子的第二處遇。

 

五、量化研究與質化研究之比較

[命題方向]近年來,質化研究在社工研究中日漸重要,使得這個原本在社工師考試絕難超過5%的冷門章節,在99年試題中竟然突破30%,由此可見其重要性之一斑。

[準備要訣]最基本的,是要能條列討論兩種研究的差異;更進一步,則需特別針對兩者在抽樣設計的差異、信度與效度的差異、甚至是資料分析的差異等,進行深入討論。

[重點大要]

 

質性研究與量化研究之間,有以下的差異(簡春安、鄒平儀):

1.目標上的差異:大體而言,量化法強調檢驗、預測以及有關社會事實的因果假設,或是研究結果的推論上。反之質性研究法的目的不在於驗證,而是在於探索一個較為深奧的、抽象的內心世界。質性研究法也不作推論上的努力,它的重點是新觀念的開發。

2.邏輯上的差異:量化法傾向於演繹法。就理論或學說的發展而言,傾向於概念的發展、假設的驗證,以使概念有更好的發展,詳加探討已知的現象與事實。而質性法都用歸納法。就理論的發展而言,這種歸納性的策略,重點在於新的理念的發展,它較適合於有關的未知之社會領域。

3.觀念上的差異:量化法企圖從一個「客觀」的立足點來描述社會事實。質性法最常用到的就是採用研究系統中參與者的觀點去描述社會事實。其假設前提為:情境中的當事者才能透露出關於他們做些什麼、為什麼去做的最多訊息。

4.語言型式上的差異:量化法得以透過語言,將研究上的構念(construct)與概念(concepts)轉化成操作性定義,最後並以數據的形式出現。質性法則運用參與者本來的語言和系統中成員的暗語所賦予這些參與者的強烈意願,憑藉邏輯的歸納和透過每一事件的仔細觀察,共同討論其意義。

5.研究設計上的差異:量化法傾向於檢驗兩個變項間的種種差異性、關聯性或因果關係。質性法則仰賴參與者用謙虛的態度去觀察並用較細緻、較深入、較長久的訪談。

6.理論基礎的差異:量化法似乎較適存於心理學和社會學的領域。質性法曾經普遍適用於社會心理學與社會工作。然而,這些分歧是屬於過去的現象。

 

量化研究 

質化研究 

研究者從考驗假設開始

一旦研究者浸淫於資料中,便試圖去領略與發現意義

概念是以明確的變項形式呈現

概念是以主題、動機、概論與分類的形式呈現

測量工具在資料蒐集之前系統地編製並且經過標準化

測量工具是用一種特別的方法編製,經常是針對個別情境或研究者

資料是經由精確地測量而得的數字資料

資料是以從文件、觀察與謄本而得的文字或意象

理論主要是強調因果與演繹的

理論可以是因果的或非因果的,並且經常是歸納的

程序是標準化的,可以複製的

研究程序通常是特別的,很少能複製

藉由使用統計、圖表來分析結果並探討它們與假設間的關係

透過從證據確認主題或推論,並組織資料以呈現協調一致的圖像

 

六、社工研究之倫理

[命題方向]近年來,社工倫理一直是各種研討會的當紅焦點,在社工研究中又怎能忽略?

[準備要訣]包括要能舉出社工研究的難題,以及條列社工倫理的原則。

[重點大要]

 

()社會工作研究中常見的難題(簡春安、鄒平儀)

1.有些研究主題會妨害案主的權益:在某些個案紀錄的整理與分析中,我們無法找到這些在紀錄中的案主,但是在分析時,沒有經過這些人的同意,就把他們當初以為是絕對機密的資料拿來做研究,當然這種行為已經嚴重違反案主的權益。

2.案主是否同意的問題(voluntary and informed consent):所謂同意,必須在事先給予案主充分消息,包括所需負擔的時間、活動,所需揭發的事情與可能有的危機與利益,有權在研究結束時銷毀其個人資料……等等。並且,同意必須是來自自願。

3.對案主生理與心理的安全保護(protection from physical and mental harm):研究員在測量時要客觀,不可先入為主,基本態度更要小心,避免對種族、文化及身心障礙等弱勢團體有偏見。研究同仁在分析資料時要小心隱藏特殊資料,避免負向解釋。

4.隱密性(confidentiality):除了對調查時有關的資料絕對保密外,我們還需注意研究的場地是否對案主有安全及隱密性的保障;有關該案主的個性與特性、調查時的紀錄保存等,都不可輕忽。研究員也應公私分明,不要把案主的情況帶回家,不和家人或朋友討論細節。

5.成果的貢獻者(credit in scholarly and research endeavors):從文獻的累積、過程的摸索、調查時多人的參與和配合、分析時的協助與幫忙等等,都是經由多方的努力才能完成,因此榮譽應該與多人分享。

 

(二)社會工作研究倫理(簡春安、鄒平儀;王雲東)

1.研究員在參與研究中,必須小心顧及各種可能產生的後果。

2.研究過程中應徵求案主的同意,對拒絕參加的案主不能有任何的剝削或懲罰,並要注意案主的自尊和隱私。

3.應當保護被研究者,避免其受到心理或生理上的傷害。

4.研究中所獲得有關被研究者的各項資料與資訊,應視為機密。

5.研究者應將功勞歸於所有對本研究有貢獻的人,不管是直接的還是間接的。

 

七、詳析分析的類型

[命題方向]社工師試題有可能出現統計申論題嗎?當然有這種可能。最值得注意的章節,包括:四大測量尺度、推論統計的原理、相關關係與因果關係的差異,以及,本處所示範的詳析分析。

[準備要訣]要能指出三種干擾變項、三種干擾型態、三種分析方法,當然,也包括對三者舉例說明。

[重點大要]

 

所謂詳析分析(Elaboration Analysis),基本上是要探討兩個變項是否存在因果關係,可是引進其他的變項來進一步了解此兩變項間的關係性質。其方法有三:因果分析(causal analysis)、闡明分析(interpretation analysis)與條件分析(conditional analysis),分述如下:

 

()前導(置)變項(antecedent variable

1.定義:在一組相關關係中,同時可影響兩變項的第三變項,此時將導致虛假關係(spurious relationship)的發生。

2.事例:已知某成人樣本之「教育」與「收入」之間有相關,在納入「父親收入」之後發現,兩者之淨相關係數大幅下降。此時,「父親收入」即為前導變項、三者的關係即為虛假關係、此種分析即為因果分析。

 

()中介變項(intervening variable

1.定義:在一組相關關係中,既受自變項影響、且影響依變項之變項,亦即:自變項對依變項僅有間接的影響力,此時將導致中介關係(intervening relationship)的發生。

2.事例:已知某成人樣本之「教育」與「收入」之間有相關,在納入「職業聲望」之後發現,兩者之淨相關係數大幅下降。此時,「職業聲望」即為前導變項、三者的關係即為中介關係、此種分析即為闡明分析。


()條件變項(conditional variable

1.定義:又稱作調節變項(moderator variable ),所探討的是:在不同情況下,自變項與依變項的關係是否有所不同。

2.事例:在加入了第三變項之後,兩個變項在不同的條件變項分數或屬性上會有不同的相關表現,稱為交互作用(Interaction Relation)。例如:年齡對於收入的影響為零相關,但是加入教育此一變項後重新分析,可發現兩者不是無關,而是在高教育者中兩者正相關、在低教育者中兩者負相關。此種分析稱為條件分析。

 

預告:陳遠老師's 社會類三合一考試講座

一、內容:

()社工師社會工作研究方法之考題評析。

()對於今年九月份的社會福利特考進行預測。

()介紹如何在一年之內,攻克社工師、高普考、研究所等三大考試。(不要懷疑!)

()邀請優秀學員,分享成功經驗。

二、時間:九月六日(週二)晚19:00

三、地點:國家補習班(重慶南路一段434樓)

四、友誼轉貼:

()20:10~20:40:林圓老師,主講「人行與社環」之考題評析,及「社會福利服務」一科在社會福利特考之要訣。

()20:40~21:10:劉馨老師,主講「社會工作」之考題評析,及「社會工作」在社會福利特考之要訣。

arrow
arrow

    powershutg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