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考學校:政大國發所

     台大國發所

錄取學校:政大國發所(正一)

    :台大國發所(備一)

前言:

  在老師眾多的上榜學生中,我算是比較特別的。我是參加法務部調查人員特考的學生,由於高普考的社會學課程安排令我相當的困惑,所以我來尋求老師的幫助。考研究所的目的是為了讓自己在國家考試中準備的更充份而已,萬萬沒有想到今年能夠僥倖在台大和政大的榜單留名。這一切其實要歸功於老師對課程安排的用心和對學生無微不致的指導。所以在談我如何準備之前,我要懇請各位有志考社會類研究所的同學們依照老師為各位所規劃的大方向去努力,這樣子可以少走很多冤枉路。

  我萬萬沒有想到自己能夠在台大和政大的榜單上留名,因為我個人的求學背景是相當的不順利的。打從國小到國中開始,自己雖然努力讀書,但成綪一直沒有起色,高中落榜,唸得是技職體系的學校。可是十幾年下來我一直很努力的讀書從來不曾因為自己唸不好而廢學,但十幾年下來我也一直不斷的考不好,學習效果極差。一直到我知道如何修正自己的讀書方法之後,這一切慢慢有了起色。以下我就將這些年來自己的讀書心得公佈如下,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同時也請各位先進不惜指教,告訴我那裡還需要修正的。

 

一、從《易經》論知識體系和架構-「太極」

  所謂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相,四相生八卦,八卦再幻化成萬物。讀書亦然。任何學問皆有其根本,只有將根本道理找到然後尋其脈絡便可衍生出更多的知識。換句話說,有時看似繁雜的知識只要我們用心去整理皆是有跡可尋的。

  當我悟出這個道理之後,我就不會被雜亂的知識搞得七葷八素的了,而讀書漸漸得到系統的匡架。

 

二、從《莊子》論知識的真意-「得意忘言」

  莊子所謂的「得意忘言」是說了解語言背後的意義之後,便可以將語言本身忘掉。這段話對我幫助很大,因為以前會一直拘泥於外在的語言形式而無法得到文字背後的道理。自從我體悟了這句話的意義之後,我更能擺脫文字的拘泥,而探究其背後的道理。

 

三、從《論語》論學與思-「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怠」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怠」。當我們學了一大堆東西之後卻沒有好好的去思考,如此便不可能產生我們自己的觀點。如果這種情況一直到考試,縱使讀了好幾十本書也是沒有幫助的。所以學的時候就要思,思的時候就要學,學思並重才能事半功倍。

 

四、從《孫子兵法》論記憶-「戰勢不過奇正」

  孫子曰:「戰勢不過奇正,奇正相生如環之無端,熟能窮之」,往往最簡單的方法卻是最有用的方法,而且可以推陳出新。所以我覺得,記憶的方法不過是兩個物件與兩個物件之間的「連結」而已。如果能善用「連結」的方法來記憶就可以達到孫子所說的「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河,終而復始日月是也,死而復生四時是也」的神奇功效。

 

五、從《孫子兵法》論答題-「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孫子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已一勝一負,不知彼而不知已,每戰必敗」。我們要知道自己能寫出什麼東西出來,我們也要知道改考題的老師會希望看到什麼樣的答案,而上考場時是否能寫出自己老師都滿意的答案。凡此種種都要在事前準備好,所以「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如此有備無患便可洞燭機先,然後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結論:

  明朝嘉靖年間的一位武學大師、一代名將俞大猷曾經在學藝的過程中有一些體悟。他說:「猷曾學荊楚長劍,頗得其要法,吾師虛舟先生見而笑曰『若知敵一人之法,詎知敵百萬人之法本於是乎?』。」於是,俞大猷退而思,思而學,學而又思,思而又學。才知道天下的至理,原在於簡約而不在於繁複,談論得過分瑣碎繁雜,也大多未能掌握真正的要訣。領悟這個道理之後,他再度詢問老師,他的老師高興地回答:「你已領悟了」。所以,一人之敵的武藝,便是萬人之敵的兵法根源,於是俞大猷在他的著作《劍經》下總結說:「千言萬言不外『致人而不致於人』耳!」。

  或許我們學習任何事物之時亦當如俞大猷學藝一樣,學思並重,化繁為簡,以簡御繁,最後再下一個自己歸納的結論。而我也有幸能夠在這幾年的生命中體悟出五百年前俞大猷所悟出的道理。這個道理,讓我從一個連高中都沒有考上的人有幸得以在台大和政大的榜單上找到自己的名子,我也希望未來能尋著這個方式精進自己的學問以及為人處事的真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owershutg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