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系?那是做社工服務的嗎?」這句話是我在大二前最常聽到的一句話,不論是親朋好友、外系的朋友,總是喜歡問別人在做什麼、學什麼、以後能幹什麼。我想念研究所以後應該還是會聽到這幾個疑問句。社會學是什麼?看到這篇文章的朋友,我相信各位以後就會去追尋這個答案。不過,當你想要進入社會學時,請記住,這絕對不是一個天堂,而是一個必須自得其樂的地獄。因為社會學能看見別人看不到的地方,知道別人不了解的知識,你眼中的社會,社會學將其完全倒轉。我曾經聽有人說:「知識是一種罪惡,會讓人從天堂掉入地獄。」對我而言,這句話用來形容社會學是再貼切不過了。不過我還是進入了這個地獄,而且還不斷地在其中尋找娛樂度日。

 

  我是本科系生,接觸社會學只是一種偶然,我就讀一所私立大學,遇到了我的社會學啟蒙導師,就某方面來說,的確比非本科系學生幸運很多。我不會在意自己是念私立學校,以前甚至會試著去批評國立大學的社會學系,不過現在想想,那還是掉進了國立與私立的區別中,給各位想要進入社會相關所的朋友一句話:社會學所沒有優與劣的差異,資源基本上,也是可以共用的,重點是進入之後「做什麼」最重要。有人可能認為我沒資格說這句話,不過我也曾經因為身為私立學校的社會系學生,在社會學年會上發問被人白眼,在讀書會被別人看輕過。後來我上了社會與文化所,得知消息的那一刻,當然有所喜悅,但也只有十分鐘。有許多人會在意名校與否,我以前也會在意,但是,不要把這種虛假的事物帶進社會學了,那只會讓你活在一個比地獄還悲慘的處所。

 

  講了一堆廢話,現在進入重點。的確,台灣的體制與歐洲社會學體制不同,考試還是主要的道路,陳老師的社會學課程,我相信,一定有些社會系的學生批評這是「再生產」的一種行為,沒錯,這是知識的再生產,但是,只有在經歷過這樣的過程,你才會知道自由討論的美好;只有被體制逼得痛苦萬分,你才會知道如何看到體制的整體面貌;只有處在緊繃的考前時刻,才會知道愉悅的討論時光。

 

  進入交大社文所,我承認機緣與運氣有很大的成分,推甄的筆試題目,我曾經念過關於政治理論的相關文章(我以Chantal Mouffe作答第一題),不過,這也顯示一件事:閱讀量很重要,並不是說我念很多,而是我沒有念很少。社文所是一個充滿各式各樣學派與領域的研究所,不只有傳統的社會學領域,他還包含哲學、政治哲學、文化、語言等等。基本上就是社會思想。想念此一領域最快樂的地方是:你可以在三年的求學生涯選擇自己最擅長、喜愛的一個領域。最痛苦的地方是:你必須都要接觸,強迫自己思考自己不喜歡的領域。

 

  關於此所的甄試與準備,我建議的是思考與時間,社文所是要考生展現個人的思考潛力,考題以文章評論為主,當你學習了一些理論後,可以試著去看看文學與哲學的文章,以你的思考基準去面對那些文字,而這樣的技能需要時間的累積,另一方面,時間是用來準備一份作品,作品可以是評論、研究計畫、學士論文之類等等。它必須是你透過思考的沉澱,不斷修改的成品,思考是每個社會相關系必須的工具,但是,社會與文化所需要的,不只是學派間的比較,更要有那種經過理論研讀而產生的自我想法,不論那個想法正確與否,只要論述完整都可以。

 

  最後建議社會系學弟妹,你們可能覺得補習班是知識再生產的場所,那你可能不知道,社會學補習班還是可以對話的,我在上課時,不只是在聽講,更是不斷地與課堂內容對話、辯論、思考與懷疑,社會學是一個思想的世界,並不會侷限於哪間教室,說補習班會讓人喪失思考,只是個藉口,想逃避大量思考的借口罷了。我的論文老師曾經給我一句話:「想要透過社會學了解一切,必須拋棄你舊有的全部觀點,重新去認識這個世界。」重點是思考而非場所。此外,建議正在補習班的朋友,知識像是一個天秤,當思考過多,閱讀不足時,思考無法表達清楚;當思考時間過少,閱讀量過多時,就會導致思考的空洞。我知道這個天秤不可能完全平衡,但絕不能過於倒向一方,最後,為有志就讀社會學領域的同學們勉勵。

 

關於參考學者

P.Bourdieu

J.Baudrillard等後現代學者(只要大略知情即可,進入研究所有很多時間給你研究)

J. C. Alexander and S. Seidman    文化與社會   立緒出版

裡面有各位社會學者的文化研究

C.Greetz的巴里島鬥雞研究(文化的解釋一書) 

文化的思考訓練入門

E. Goffman二手詮釋與陳老師的講解

有助於文化理論的訓練

以及交大社文所教授們的推薦書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owershutg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