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才智平庸,像我一樣,只要你比別人多花點時間

在你的工作上,而且鍥而不捨,你就能表現出色。

                                                             Anthony Giddens

 

跟著好的老師正確學習是大多數人覺得最迅速最容易成功的一條路

但是 只有一點

有一點是無論如何不能替代一個人學習心得的部分

那就是密度。專注在k書上的時間濃度。

因為孤獨所以濃密。因為濃密所以強韌。

這是我最討厭的話 只對你說一次

加油 只要努力一定會實現夢想

                                                  東大特訓班 阿部寬

 

One ought to be able to deliver a lecture,even an inaugural lecture

without wondering what right one has to do so:the institution is

there to protect one from that question and anguish inseparble

from the arbitrainess of all new beginnings.

一個該給場演講的人--即便是場(正式)就職演說--都不用去想他有什麼權

(憑什麼)這樣做()。是制度使得他免於這個問題(追問)以及免於一種

和開頭的武斷間密不可分的不安。

                                       Lecture on the lecture.  Pierre Bourdieu

 

像是Bourdieu在演講的開頭說的這句話一樣,開頭是很武斷的,而且一但你反思到你與制度(社會)

的關係,就很難躲開自己何德何能” “自己憑什麼可以這麼說 的這個問題所帶來的不安。

而立言堂的分享是要敘述自己的心路歷程為多 還是也有傳承的意味為重;要讓理性的論述為

前導 還是讓非理性的因素 像是情感的部份 就此奔放 都是這篇文章難寫的原因。

 

但也因為人的行動不完全是理性的 還有 特殊的歷史 社會 與情感的因素作用

才會如此有趣吧,也是社會學吸引人的地方。

 

這篇文章會用 社會學最重要的字 關係出發,說明 個人特殊成長的生命歷程

與社會條件。說明 我和社會學的關係 在補習班 我和陳老師的關係 以及我是怎麼準備的,這三個部份論述。 (我只知道會寫的非常非常長 比較有價值的是我如何準備的 中間不想看的可以略過 )

 

、我和社會學的關係

 

(一)為什麼考社研所

 

一個人為什麼會考研究所,原因很多。

這個個人煩惱(troubles)就是可以和整個社會結構的議題(issues)連結起來

做社會學想像(sociological imagination)的地方。

換一個不同文化的地方 人們會不會這麼想考研究所

換一段不同歷史的時段 人們會不會那麼想考研究所

而很多人都會遇到這類像是幽靈一般糾不放的難題

會不會是某個世代共同的困境呢?

 

如果你能想到這一步 或是 你願意一起想到這一步

也覺得這樣的思考是有趣的

歡迎你踏進這一個領域

 

我們是志願成為志業人 還是被迫成為志業人呢?

如果說碩士不是出路的保證 人文社會的更不是

碩士比大學多的幾千塊起薪 又會在物價上漲時趨於一致

那麼 為什麼呢?

 

「為什麼考社研所?」別人問

「因為我沒別的才能了阿!!」我笑著說

 

別人聽到都會啞然失笑 和我說 幹嘛這麼講

但我是認真的。

 

聽起來 就好像 為什麼和一個人結婚

我卻答說 因為我追不到別人了 我怕對方跑掉

這樣煞風景的回答

或者也該這樣講吧

我只會一種愛人的方式 這是我唯一會的了,

雖然我不知道以後會怎樣 但我很想一直走下去

 

很多人覺得說 我一定是想成為個學者 一路念上去

但其實在考研究所前 我猶豫了好久好久

 

用同樣的類比是 很喜歡一個人 但要不要結婚

還是個問題

 

而會讓我補陳遠的 也是他講義上那一句 讓我每看

每次想到 都想哭的那一段話

 

大意是 有兩種學生

 

一種學生是全天下的人 都覺得他一定走這條路

 

「他們往往具有高度的學習動機,可是在學校成績卻是完全

兩極化的發展:要不就是面面俱到、名列前矛的模範型(哈利波特

中的葛多芬型),以女同學居多;要不就是不計成績、直指核心

的異類型(哈利波特中的 史萊哲林型),以男同學居多。對於

系上那些絕大部份沒開竅的同學來說,她/他們簡直是活在另

一個世界的人。可是她/他們內心中的徬徨只有自己心知肚明

:對未來的期許是那麼高,眼前的成就卻顯得那麼少」

 

「他們的高亢情緒,若是她/他們繼續走在這條路上,要等很久

才會懂得在痛苦的沉潛、反省和悔過中過濾掉自己年少無法解決的情緒


有人說 藝術或文化之所以動人是,在於他將每個獨立的個體串連起來

使人從中認出了自己那熟悉卻不可言喻的處境,

使人為自己說不出的痛苦找到了名字和定義。

將每個人心中深鎖的那道門,打開,發覺原來人的經驗和情感是共通的

那一刻獲得了釋放。

 

將自身的問題放在一個更大一點的脈絡 (這也是社會學在做的)

來思考,你會發現有這樣處境的不只你一個,你的孤獨不再是無法言說的,

而是透過別人的言語 你被理解了 我們就活在這之中。我們看到別人

和我們在同樣的黑暗裡,也是那麼的努力活著,藉著論述 於是我們,不孤獨。

 

然後我們遇見了另類的典範,讓我們找到了有更美麗的可能,這就是包曼所說的

社會學帶來的自由、一種反固定化。

 

這大概也是社會學如此吸引我的原因。

 

(二)我與社會學相遇

 

事實上,真正知道社會學是什麼,來得非常非常的晚。大概是大一下

準備轉學考時。大學聯考時,我比我想像的考的還要差 我進入了一間私

立學校,當時會選社會系的原因是因為我不想念法 不想念商 稍稍擅長的

國文英文  只想當興趣 不想當研讀的重點。而因為高中打過辯論比賽的原因

覺得社會系應該就是研究社會議題吧 應該不會差太多 而且很多藝人念社會系

我最喜歡的一個網路小說家 九把刀 又是社會所的 以及 社會系好像有學

心理學 於是我就在多重的誤認下 選了社會系(不像現在的高中生 可以上

現代社會 或去人文營知道社會學是什麼 我完全一無所知)但還好我做了

這個選擇 因為社會學比我想像中的有趣太多太多,還好我做了這個選擇。

 

然而,在那間學校的社會系的學習 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我滿心期待著

能夠從老師得到有關社會學的知識,沒想到老師 連社會學想像是什麼都

講不清楚。上到宗教那一章時,老師只叫了每個人發表對宗教的看法

但我質問老師 那社會學怎麼談論時 他竟然給我的答案是:這種東西

沒有絕對的 每個人的答案都一百分。我內心非常非常的憤怒,

因為我是來學東西的 竟然被這樣敷衍。

而我對於社會學的所有了解 都來自於圖解社會學這本書。

 

之後 為了考轉學考 在三月的時候 補習。那時候才知道什麼是社會

學想像,才知道很多很多不一樣的事。而也是在那時候開竅的,

會發現自己對於社會學的理解比別人快。但我也不覺得那叫作天份,

而是之前的累積,好比辯論比賽對於理解架構的訓練,還有從小我就

喜歡念很多書,再加上大一特別念了一些

哲學入門的東西,所以對於抽象的文字 在理解上會來得比較熟悉吧。

因此是習慣問題 而不見得是資質問題,更何況社會學不太相信

什麼是先天的,在社會學裡 我們相信後天的力量大於先天。

 

不要太擔心自己是不是本系生

 

在這邊我想說的是不要太擔心自己是不是本系生啦。就算是社會系讀到大四畢業

不知道社會學的也大有人在。或者我換個問題問你,你是你那個科系

的本系生 你又對你科系的學問了解多少呢?或許有些粗淺的了解

,但你真的覺得那是深入的嗎?當然,本系生有的優勢是不用蠟燭

兩頭燒,有一點點了解(這個了解還要靠是不是遇到用心教學的好老師而定)

,但也只是一點點。我考完轉學考後,在學校念書最大的心得就是,

為了期中、期末考、熬夜念的書 不算什麼學問,而你也會在最快的時間

記得、在最快時間忘記,所以由此看來,範圍較大 壓力較大 需要較大

熱情與努力的研究所與轉學考 你能夠學到的東西(或者說被迫要會

的東西會多很多)我常常在想 如果不是要準備轉學考 我可能四年

都只是路過圖書館了 也不一定。

 

而非本科系生對於陌生知識的謙卑與敬畏,驚喜與讚嘆,常常是本科系

生比不上的,有時候最不珍惜該科知識的會是本科系學生,或是有了一點

點底子後就鬆懈、覺得學問就那樣而已嘛的是本科系生(這是我對我自己

的反省),而非本科系生的困苦恰恰也是你的優勢、本科系生的優勢若是

不懂得虛心反省往往會成為他進步的障礙(我說 我自己

這也是我研究所考完最大的感想)

 

而那時的學習環境我也等於從圖解社會學開始,很多的名詞也是那時候才知道

,好比 形上學 知識論 存有論 完全不知道那是什麼,但那時也不是為了考試

而只是想知道哲學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所以很辛苦的看了很多書,意外的對

社會學有幫助。我覺得你以往的學習經驗都為你往後學習上的助力,

所以 不是擔心自己是不是本科系的 而是想 自己所學如何和過往經驗做結合

以及你有沒有一種好奇心。我覺得好奇 抱持著一個要解決問題的焦慮,

是學習的原點。這就是我想要強調 社會學想像的重要,以及如果念理論

念社會學 沒有了解人家在問什麼問題的話 往往就會流於痛苦的背誦,更甚者

你念的東西為與你的生活嚴重脫節。而當你開始很認真的將你所學的理論

與生活經驗結合後,你就會發現那些理論沒那麼遙遠。因為所謂的抽象

指的是具體經驗的普遍性,也就是我上述所說的 你可以在其他人身上

發現一樣的特質,看見不是只有你才有的那種體會。

 

之後就很幸運的轉到政大社會系,此時一般的社會學已經無法滿足我,

我總是在尋找能讓我學習更多的課程,所以到處旁聽,包括東吳與台大

,當然那時也是過於心高氣傲,總覺得自己的社會學不錯(但其實是一種

相較於沒那麼努力的同儕 所產生的錯覺),現在回想起來也不是說

那時候程度不好,而是沒理由那麼狂妄 要學的還有很多。只是那時後

就像是剛練功 出山的瘋子 想要試試自己的身手,因此一直寫很多東西

講很多東西 然後考試也不怎麼念 只在要考前 用教同學的方式

來念書。不過也許是這樣的緣故,我總是用如果我要教人的方式

在學習,或是寫網誌也常常預設不認識的人如果要接觸社會學

我要怎麼告訴他 的方式來寫作,而讓我進步很多。至少在理解與

表達上是相互滋長的。

 

也在這幾年之中 幾個問題開始圍繞著我什麼是社會學

社會學能做什麼” “社會學的觀點和其他的觀點有何不同???”

 

這應該就是我一直想回答的生存焦慮吧,有趣的地方是為什麼

主流的科系不會被問這些問題 而社會學會這樣問本身就是個

很有意思的社會學問題喔。而這些問題隨著大二 大三 大四

的改變 會有不同的體會,這也是我覺得很重要的一點是

思考吧,常常用社會學思考身邊的事 甚至思考社會學自身

(也就是社會學特殊的反身性)是很重要的事。而也是因為這樣

我有著對現象比較敏感 以及能找到切入觀點的方法。所以

我會說 我沒有特別用功 (每天花十幾個小時在念),但我平常

都在這樣子想,已經內化成一部份了,有時候想停還停不下來

(這已經是有病了…)不一定要做到這樣啦,只是如果把思考帶到

生活中(這也是陳遠為什麼上課會舉那些七情六欲的例子XD)

你的讀書範圍就不只是在圖書館 而是在生活裡的相互驗證。

 

、社會學的念法

 

(一)土法煉鋼

                                                                         

社會學與台灣社會 個人覺得不是本有趣的書,所以我念過一遍就差不多了

很多細節都沒有念 再加上 我那時候自傲的以為掌握了社會學的思考方式

就可以無招勝有招 反而掉分就掉在這種 書上都有 但我卻沒看的地方

 

然後 為了考研究所 我又再念了一次 這時候發現

不要光看 最好要用筆抄一遍 做摘要。 

(這個感謝 亮言和子靖給我的啟發)

小時候不是都說 要口到心到手到嗎 我都當耳邊風 但是念久了 發現

手不動 真的記不太起來 所以摘要是很重要的(特別是用手抄)

再者是  每一篇的重要概念是什麼

曾經有一個也是準備轉學考的人 也是很認真的念

但我問了一下 你念了什麼 很可怕的是 竟然想不起來

感覺就像剛念完就從腦中漏掉了。

所以記關鍵概念是重要的 還有 概念和概念間的關係

好比

權力  權威 正當性  市民社會 國家機器

看似獨立的五個概念 為什麼放在同一章 他們的關係是什麼

概念和什麼相對 然後之間的因果關係 或是邏輯的蘊含關係

是什麼?

念其他的書也是一樣 除了畫線之外 去想 重點和重點間是怎麼連起來的

這樣就會是在思考 而非只是背誦

 

(二)架構:一個圖 三個理論  社會學想像

 

相較於土法煉鋼 若抓到架構其實可以學的很快,但這套思考模式

是需要時間內化的,不難 只是你習不習慣這樣想 會了就不用背

總共有一個圖 三個理論  社會學想像 念完社會學

                                                                                

一個圖是所有教科書的基本架構

美國的教科書都是功能論的體系 一章一章排下來

像是有本史美舍(Neil Smelser)的教科書 在社會學與台灣社會出現

前蠻紅的,而他就是Parsons的學生。

而台灣的教科書也一部份去參考了這樣的架構。

根據Parsons,主要是弄清楚文化系統  社會系統  個人系統  三者的關係

換言之,社會學與台灣社會的章節都分布在這個架構中,記一個圖

就等於知道了整個組成。

                                                                               

然後三個理論

衝突 功能 符號互動論

如果你把社會學與台灣社會的每個主題 看做是 我用這三種理論切換

的話 你就不用念的要死不活了

換言之,教育是什麼

你就可以用功能論切一次 然後換個角度說 衝突論會怎麼想

符號互動論會怎麼看

拿新聞現象 你身邊的事 走在路上 上bbs 隨時隨地都可以練

個人覺得這是基本功啦。但是因為太多人都是用死背的 所以以遇到

要分析時 就寫不出來 然後重複背了太多套東西。

而這三個理論 我會對應到三大家

功能論比較接近實證主義的傳統--所以是接近涂爾幹

注意!!!是接近 但不是等同 其實功能論和涂差蠻多的

但是初步的理解可以先化成一類(我也是考研究所時 才知道的)

符號互動論近於 詮釋典範的傳統 eber

衝突論 近於批判典範的傳統  Marx

而我認為社會學批判理論的核心概念 就是權力 意識型態 宰制 再生產

甚至可以說社會學對權力是非常非常的敏感

所以我會這樣從資本家對工人 應用在性別上 就變成批判的女性主義

男人 對女人 應用在種族上 就是 白種人 對有色人種

同樣的邏輯 念一遍就夠 一理通 百理通

簡單指點到這

                                                                                

三理論請搭配 社會學想像 對著新聞報導 你周遭發生的事

三餐按時服用

 

(三)批判性閱讀

 

我說過了 我覺得社會學與台灣社會對我來說並不有趣(我並非否定此書的價值

而是對於一個專業領域的人 他可能會念得津津有味 但是對於吸引

初學者,以及其文字淺顯與否 是有問題的)

因此我找了其他我比較看的進去的書當作補充

交互參照

啟發是來自於以下的這篇文章

                                                                                

台灣社會學刊 二十六期

書評論叢:評王振寰、瞿海源主編,《社會學與台灣社會》

范雲、蕭阿勤、黃淑玲、蔡瑞明、吳嘉苓、陳寬政

 

從這邊 作為一個補充與批判的閱讀

下一個標題 我會說 我如何用性別這個觀點去切入補充

既有的社會學,如此一來同一章節你就是用四種觀點

念了一次,了解其中的"關係"

情報力與自己編輯自己的連續技

 

我說過了 我覺得社會學與台灣社會對我來說並不有趣(我並非否定此書的價值

而是對於一個專業領域的人 他可能會念得津津有味 但是對於吸引

初學者,以及其文字淺顯與否 是有問題的)

我自己的做法是

我就查了一般老師教社會學的授課大綱

http://social.ntu.edu.tw/syllubus/9402socdinglin.doc

林鶴玲 社會學丁

http://yenfen.social.ntu.edu.tw/

曾讌芬老師

http://chialing.social.ntu.edu.tw/teaching.htm

吳嘉苓老師

當然也有

陳東升老師

范雲

李明璁等人

                                                                               

然後 就可以發現老師開的補充閱讀 和參考書目 找過來念

有些非常有趣,於是就可以當做是交叉閱讀 補充的部份

增加可讀性 和答題舉例的深度

                                                                               

而我也會找我有興趣的授課大綱 找他的參考書目

好比女性主義的參考書目 醫療社會學 經濟社會學的書目

短短的文章或論文 來增加答題的深度與廣度

而後 我選擇了性別這一個次領域 作為貫穿所有主題的新視野

也就是如女性主義者說的 女性主義應該像三大理論(

衝突、功能、符號互動論)

一樣成為一個可以貫穿所有章節的理論。

除了老師已經提過的女性主義的社會學觀點

及女性主義(顧燕翎主編的那本)

我更找來了性別向度與台灣社會

把所有每個社會學與台灣社會

的面向再和性別結合了一次

以及網路上的資料

http://www.wretch.cc/blog/genderstream

然後性別流 這個blog 是由四個性別所的學生組成的 可以讓你對性別議題

更有sense 也可以看看他的評論

還有科技渴望性別

再推薦 畢恆達老師的 空間就是性別 (淺顯 好看)

最近也蠻紅的STS(科技社會研究) 也可以多看

當然還有這篇論文

檢視社會學教科書:女性主義的觀點

作 者 曾嬿芬(Yen-Fen Tseng);吳嘉苓(Chia-Ling Wu);楊芳枝(Irene Fang-Chih

Yang);張晉芬(Chin-Fen Chang);范雲(Yun Fan);黃淑玲(Shu-Ling Hwang);成令方

(Ling-Fang Cheng);唐文慧(Anna Wen-Hui Tang)

刊 名 女學學誌

卷期/出版年月 17(2004/06)

                                                                                

甚至可以把全球化與性別結合在一起,也把一些比較新的概念帶進來

像是<全球保母鍊>而在引用國外及國內的學者 也讓我在回答國發所

以及台大社會的社會學 有更多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亮點。

或是社福與女性主義 很多很多可以談的部份,若是學弟妹有興趣

再至家族問我即可。所以重點是要自己做出自己的超連結

                                                                               

而我另外準備的是哈伯瑪斯的批判理論以及台灣審議式民主的論文

一西一中,有理論的縱深和台灣本土的經驗

                                                                               

而這個相互連結的概念網 就是陳老師常說的超連結 也就是

我想說的電玩中的連續技。而整理出自己的一條論述軸線 是相當重要的

特別是要除了陳老師給的之外 自己再客製化一條路 才能超越陳老師

以及其他的競爭者。

視你自己念書的情況調整  而你也可以選擇你自己有興趣的台灣社會學家

的論文來看。可以從社會學與台灣社會的參考書目 延伸去找

或是到書架前翻一翻 看你喜歡什麼 找來念 

考試時 舉例 如果能舉到台灣的社會學研究 那就是大大的加分啦

我也是到考研究所才開始看了近二十篇 

而念論文的好處是 他又有理論 又有實例 更重要的是有研究設計

這時候 社會學 社理 社研 三位一體。請好好練習

 

、社研和社統

 

這是我最弱的,大多的時間都在念理論 而面對社研和社統

不夠積極是我的敗筆。不過我作業都有交,只缺過一次。

作業非常非非常重要,請按時交。然後給學弟妹的建議是

社統從做題開始 做大量的題目。

 

我也是做大量的題目後才發現 原來老師的筆記都有寫

但為什麼我都不記得。

 

做題。問老師問題。儘量在暑假就開始作題,不要像我

到考前一兩個月才開始作題,這樣會來不及。

 

還有 研究設計 請一定要早一點請老師改 不要拖

這是決勝的關鍵 我那時就太晚弄了 不過也還好

有練習  以致於分數不會太難看

基本題請把握 像是政大考的卡方 判別圖表

那個真的不難  但是你不去試就會覺得很難

 

把握基本分  一題判讀題 可能要念多少馬克思才有

像我ANOVA摘要表 練到只要出

我就會(雖然 這次沒考 orz)

請珍惜。 關於這個 我不是擅長的 就交給別人分享

基本分一定要拿到

大致是這樣

 

、社會學理論

 

這個說起來很長 說起來也很短

我的建議就是底子不好的 只要把握三大家就夠了。

因為考試有一半是考三大家 而另一半是考當代

但當代其實也是古典的延申 更重要的是 當代

其實蠻像賭博的啦 像是今年 當代考的根本不多

有考 也考的不是很特定 所以我的建議是

念完古典 在將所有的當代學者連回三大家即可

 

那你會問 學長 那我念的布迪厄 傅柯 紀登斯

哈伯瑪斯都是浪費的嗎

我覺得可以拿去社會學用阿 像是布迪厄用在教育

社會學 文化社會學 藝術社會學都非常好用

哈伯瑪斯 對於STS 審議式民主 都很有用

我最喜歡的是紀登斯 他的概念非常好用

而且他說的話 相較其他人是比較好懂的

他都會先定義

從社會學的觀點是什麼 到現代性 到自科與社科的爭議

結構與能動的辯論 風險社會 全球化 認同

都可以用到他

所以請善用。

 

所以

Giddens那本 請看熟  尤其是最後三章

我看完最後三章後 對於三大家的比較 都打通了

最好在十二月底前看完

然後我們學校的老師 黃厚銘 他教的三大家

教的很好 而且很適合沒念過原典的人

網路上也有詳盡的共筆 看大家要不要旁聽

如果能的話 哲學可以稍微了解一下

從笛卡爾到黑格爾 那個主體哲學的部份

了解一下 西方哲學怎麼討論主體

才不會在了解結構與行動上 沒感覺

然後黑格爾和康德 至少知道他們在說什麼

這樣對於理解馬克思和其他兩位 才會更有感覺

 

就拿我一開始說的關係論 念理論就是要放在脈絡去想

他的思想受誰影響 為什麼他會這樣想 他要罵誰

他要反誰  這樣才比較有個方向

看看思想史 也不錯。總之就是補很多背景

你在想的時候就有個底。

 

然後念當代 我會覺得延著現代性這個主軸

人們對於現代性的失望以及馬克思的失敗

所做出的回應與挑戰 配上大家對parsons的反動

會是個理解當代比較好的方式

這個講起來真的很多 有機會再到家族提問吧。

 

結語:想說的太多了 ,但是真的要說完 可能是一本論文的長度,行筆至此以到八千字,

而且截稿日期在即 能寫作的時間不多。用最後一點篇幅的部份我想要感謝很多人

我讀書會的成員 我去旁聽過的各校老師 最後最要感謝的是陳遠

謝謝陳遠 讓我知道社研法 社統的重要 雖然我台大社研法還是考爆了

但也還好有老師 讓我在政大可以寫得很穩

讓我了解到自己敵視統計與研究法是出自於某種程度的自卑

讓我知道 考試要用研究法 碩博論文要用研究法 躲不開研究法的

也讓我在考試的時候 重拾社會學與台灣社會

還有邊念邊幹的Parsons 和功能論

發現了自己的卑劣與狹隘

有時候 討厭某件事 某個人 某種主張 是一種不被認同的邊緣感

最後裹成憤世嫉俗 傷人的刺

 

還有老師說的那句 唯有否定才華才能擁有才華,和老師說的那些

忠告 我都記住了。最後想對學弟妹說的是 如果你覺得準備研究所的路很辛苦,

那代表你的確有在很用力地體會人生,我覺得人生最可貴的就是這個發光的過程。

而也不要以為考上了 就像是以前父母師長騙我們的那樣 就可以有美好人生

璀璨未來 非常快樂的生活。研究生的生活 就像是準備考試的時間一樣困苦,

甚至更困苦 因為不再有一個知識代理人 告訴你該如何 而是自己要學著去努力。

所以我才會在開頭說 想清楚 才要念 因為最後支撐你繼續念的 往往不是那些

功利的需求 (我不否認有) 而是一種對於所念所思的熱愛。如果沒有這種熱情

縱使考上 也是痛苦的。所以也不要問我要不要念英文 因為就算你現在不念

到了研究所 你也會很痛苦。因此,某種自學能力 對於問題的好奇 對於學術的熱情

是無可取代的,當然我知道這會在補習班的這個既定結構下,有所限制。

 

如果說補習班有什麼缺點,那就是老師無法一對一照顧到你的需求,以及(可能是

優點或缺點)老師都幫你整理好了,可能會讓同學的自學能力弱化。所以 正如

我開頭引的第二段話 那種自己念書的密度。那種自己去找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

念原典  去懷疑批判 陳遠說的(當然不是要徹底的不相信 而是要有根據的對話)

發問。這樣才能夠超越 自己的老師。這也是社會學的批判與反思的精神吧。

 

然後  請多問老師問題 因為提問是做研究的能力之一。再者,練習去提問

也是去釐清自己所讀與所想的差距。老師很歡迎人家問問題 不過周末

請讓老師早點回家盡丈夫的義務吧。 畢竟老師的幸福也是大家的幸福

 

全盤吸收 批判超越 自成一格。

 

不祝大家一帆風順 但祝大家鵬程萬里

因為一帆風順靠的是運氣 鵬程萬里靠的是實力

 

                                          共勉

 

                                                2008.4.30 紹良

 

台大國發 丁組

    卷面得分  核算成績

英文         60                   60

社會學   43                   86

全球化   45                   90

總分   236  錄取最低總分 236

 

台大社會

英文            54    門檻:42

社會學         87

社研法         28

社會學理論  54 

錄取與否:不錄總分 169     最低錄取分  175

 

政大社會

社會學 51

社研法 47

社理 8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owershutg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