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晉相

畢業學校: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錄取學校:台大社會所(甄試)

上課證號:M45A025

 

 

審查資料

筆試

口試

總分平均

結果

台大社會所(甄試)

85

85.5

85

85.2

正取四

政大社會所(甄試)

84.2

 

未參加

N/A

N/A

 

之一  人生截至目前為止的最大賭局

即使從今天成為準研究生的角度來看,兩年前的此時「大膽」的舉動,回想起來猶然令人驚心動魄。

進入研究所補習班補習的同學,其實大多數都是非本科系生,也因此而必然會面臨到「轉換跑道」的猶豫、抉擇與惶恐。之於我而言尤其是如此:對大學所學的不適應與不滿,讓我早早地興起了放棄的念頭。然而,當這樣子的我在預想面對不遠處的未來時,卻又顯得鄙猥不堪——於是乎,研究所在此時成為了不得不背水一戰下的孤注一擲。

而選擇投考社會學研究所,其實也只是憑著某些粗糙的衝動而已,尚且談不上是真正的深思熟慮。包括了在過往憂鬱年少時期朦朦懂懂讀了《布爾迪厄社會學的第一 課》,裡面講到教育再生產功能時所產生的那種心有戚戚焉的感覺(這跟我後來大學時代的所學大相逕庭!),以及在大學兩個學分的社會學課裡,所感覺到的那種 如Berger所言,以嶄新觀點看待社會事物的「獵奇心態」(我不是說社會學都是拿來獵奇的,也不是說大學的老師抱持著讓我們獵奇的心態教導我們,而只是我的個人觀感而已)……總之,我只是抱持著「想學更多一點」的心態來報名補習班的。

當然,也不能忽略「補習行為」背後目的理性的成分——要考上研究所。因此在上述價值理性(喔!其實有可能只是「情感型」)的背後,我以報名兩年補習班,作為實踐一個朦朧目標的激烈手段。因此,我還是奉勸有志報名兩年補習的同學:”It’s not a game.”如果用心,這將會是一場人生的劇烈震盪,請再仔細多想想。如果決定的話,就請不要後悔,放手一搏吧!

 

之二  躬耕於「南陽」

於是,接下來迎接我的,便是在炎炎夏日奔波於站前的大街小巷的日子。雖然自覺自己始終不是個擅長於專心讀書的人,但在這段期間卻也自己嘗試出了一些小心得,在此就提供給各位做個參考。

首先,關於社會學概論陳老師在課堂上所教授的「社會學基本教義派大家」與「美國版社會學教科書」,對我而言這兩部分其實是很難讓人K下去的(尤其是割腕書,讀完常讓我有種不知所云的感覺。)而我個人的作法則是:盡量聽老師的講解,並且多多和同學進行討論(在讀書會初期的討論,對這就很有幫助)。不過,我個人覺得在這個部分上另外要加強的部分則是對國內外的重大議題的掌握——除了具有應考的價值之外,同時也可以幫助自己平時做思辯的練習。

至於社會學理論,這是最難準備、但也是最有趣的一科。除了藉由錄音讓自己反覆複習之外,我另外還會製作屬於自己的私房筆記——除 了以陳老師上課所教授的內容作為基礎架構之外,另外還需要記上自己與其他同學在讀書時所產生的盲點,甚至可以自行加上與不同學者、甚至是與不同學科之間的 支持與批判關係。並且,要不斷地與同儕進行社會學理論的討論。唯有如此,才能讓自己能對此一學者的學說更為清楚,並且待日後在考場上運用某一學者的論述 時,可以更為清楚該論述的優缺點,更能揮灑自如。

社會統計是我一直以來的弱點,而且在第一年的精修班,還因為補習前軋了一班打工,導致每堂課往往會遲到30~50分鐘左右。(各位不要小看這些時間,累積起來可是很多的。)因此在我第一年的補習生涯中,統計是最沒有長進的科目。於是乎在第二年的暑假,我選擇痛下決心,每次補習過後必定馬上複習、整理筆記與勤做題目——我想,「多做」應該是增強統計實力的不二法門吧!

而研究法雖然在春季班就開始,但卻可能是我最晚「開悟」的一科。由於自己一直覺得自己是個很不理性的人,因此在一開始對於這門需要很強邏輯感的科目產生了 不小的無力感。在此,除了透過多做練習來增進自己的實力之外,我想更為「治本」的則是鍛鍊自己的批判思考能力(這其實才是真正難培養的!):透過不斷的思 考與討論,當妳已經習慣對社會現象與社會學理論進行綜合、分析與評價時,妳也許就會發現到「社研法」式的思考其實也就不那麼難了。

英文則是我的另一弱點,只是因為後來選擇了甄試,而沒有真正碰觸到這個問題的癥結。因為這不是我的強項,所以我也不便給什麼建議——不過,就是英文再爛,還是要咬牙讀下去啊!

而在這段備考期間裡,除了靠和老師與同儕討論之外,我想「多聽」也是我的一項很重要的學習方式。尤其是在下課後,也許自己並沒有什麼特殊的問題想要問老師,但我仍然會走到老師和同學的身邊,聽聽同學的問題與老師的回應——這對我而言,無疑是另一種進行「掃雷」工作的形式。

在備考期間給我另一大幫助的則是同儕的力量。透過「陳遠讀書會」,我不但有了可以互相討論的對象(就我的感覺來說,社會學是門很需要靠眾人討論才能理解的 學科),並且還因為彼此目標相似,而得以藉此產生革命情感與支持力量。因此在此處,我要感謝兩年來與我一同的戰友們,包括2005年度Foucault小組的姿月、芳君、偉誠、彥南與世達、妙弦、宜蓁、侃學等人,以及2006年度Durkheim小組的力瑋、彩含、冠婷、誼芩與嬿融、育歆、鈞翔、美玲,還有其他更多我認得臉但不知道名字的朋友們……(我知道真的有很多,不好意思)感謝你/妳們!

另外要格外感謝的,是身兼戰友與讀書會伙伴的女友怡秀,感謝她在我第一年補習的暑假忍受我時常因為補習而減少了相處的時光,並且在第二年的備考生涯中一路相伴。

最重要的,當然是要感謝陳遠老師了。如果沒有遇到陳老師,我實在無法想像今天的人生會是怎樣。

 

之三  心,是人生最大的戰場

面對上述這樣長期抗戰的日子,備考生除了要全心全力面對課業方面的挑戰外,可能還要去應付生活中大大小小的瑣事。各位可千萬別小看這些與考試無關的「瑣事」,在這關鍵的時刻裡,往往可能發揮關鍵性的影響力——至少在我備考的過程中,這些事情已經變成了我必須要去加以控制的干擾變項了。

首先是關於身體的部分。吾人自小身體就不好,雖不是大病纏身,但卻是小病不斷,因此在備考上其實是相當麻煩的。雖然我聽過「保持運動習慣」的建議,但我想 要實際達成其實也是滿困難的吧(笑)。而除了身體健康不佳之外,我同時也因為在站前待了兩年,吃食與作息不正常而爆肥(當然我知道這些話具有身體政治學的 意涵,不過請暫時先忽略他吧!),這甚至對我之前愛睡覺的毛病,起了助長的交互作用。因此,我的建議是:保持自己身體、作息時間與周遭環境的穩定,避免太 過刺激性的食物或環境(尤其是在站前補習,由於吃食極度不正常,因此格外需要多加注意),適時補充身體所需的營養(如吃維他命)。並且,不要太依賴提神的 食品(如咖啡、濃茶、喉糖等),使用久了會讓你/妳產生依賴,如果不吃反而會沒精神。至於如果生病的話,我認為還是要及早就醫的好——抱病上課或讀書是不會有好的效果的。

另外就是心理層面的問題。備考過程的艱苦與孤獨似乎是難以避免的必要之惡,而對於人的心理而言又未嘗不是另一種層面的挑戰?不過我想,在面對這樣的苦楚 時,一方面要不斷地提醒自己「接下來階段裡,最重要的目標是什麼?」另一方面,若是自己沒辦法解決時,別忘了找自己身邊的親友說說話,尋求自己精神上的支 持。

還有社會層面的問題:由於備考過程必須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因此將勢必對自己的人際關係產生劇烈的影響——包括家人、朋友與伴侶。對我而言,在某種程度上其實我也做了某種「快刀斬亂麻」式的決定——畢竟,一切需以應考為重,在此時我們只能期待對方的諒解(尤其是男女朋友的相處,這點我有深切的體認),並相信對方必然會予以我們祝福,如此而已;請不要再自己胡思亂想下去,無濟於事。

最後提到像是打工之類的事,我想人生中總是有很多事情是需要靠我們的智慧去取捨的,我在此就不贅述了,相信你/妳是可以處理得很好的。

 

之四  意外之外

後來決定參加年底的甄試,其實完全是意外的事。原本以為自己並非本系生,再加上在校成績普普,根本沒有去想關於推甄的事。但在一次無意玩網路時,我卻意外發現了台大與政大社會所的成績限制都只要求到前50%(而和社工、國發30%的行情不同)。當下,我毅然決定準備甄試!

只是,由於是在八月底才獲悉此事,因此在準備上其實是很緊迫的。包括自我介紹、讀書計畫等等即其實多半只是急就章之作;我甚至沒有完成一份正式的「研究計 畫」,而只是以「研究興趣」作為自己未來志向的說明。至於陳老師當時是給我「積極地宣傳自己」,而非「不斷地進行自我分析」的建議。不過因為我在久經思考 之後,發現我還是很難做那樣的改變,因此還是選擇了以「嚴厲的自我分析與批判」作為自己備審資料的基調。雖然如此,如果各位可以的話,我還是會比較建議大 家多多地為自己宣傳——畢竟,這是自己向各大學教授自我推銷的機會,盡力為自己宣傳總是比較保險的作法。

台大歷年來的甄試都是有筆試的,筆試的內容則是近年來社會學期刊的分析與評論。面對這樣靈活的題目,固然是可以透過「做考古題」的方式作準備,不過就我自 己而言,這樣的準備方式不僅曠日廢時,而且很容易令人厭煩(我不喜歡猜題)。我於是選擇重新掉頭回去加強理論方面的素養。而在作答時,由於這類的題目相當 靈活,因此寫出自己獨特的風格絕對是必要的。而在此,我的建議是:營造自己最獨特風格的方法,就是把最獨特的自己寫入考題之中——把自己過往熟悉的知識與背景通通寫入考題,想辦法讓自己與社會學的對話出現在考卷上。

而最讓我緊張的應該就是面試了吧!不過對於外系生而言其實並不需要太過緊張,因為對來自其他科系的考生而言,「為什麼要在研究所的階段,轉換到另一個領域 來就讀社會學研究所」的問題其實就已經是一個足以讓考生回答很久的問題了(因此,外系的考生們大可放心)。而後來面試的結果也正如陳老師所說的一樣,當說 完了自己的就學動機之後,基本上所剩的時間也已經不多了。如果真要對自己當時面試的過程作一些評論,我想「花太多時間說自己的過去,花太少時間說自己的未 來」也許是其中最需要挑剔的部分吧——畢竟在這樣的場合裡,本來就是需要大力的推銷自己的!不過對我而言,在撰寫備審資料過程中的自我價值澄清,讓我在回應「就學動機」的問題時,得以更為流利地在教授面前敘說自己的生命經驗,我想可能是我在面試場上唯一的可取之處吧!

 

之五 還沒開始也尚未結束

當我得知上榜的那一剎那,其實很意外地我高興的心情並沒有維持太久——因為上榜的這些校系,其實本來就是我考試所設定要上榜的目標;一切其實仍在規劃之中,只是上榜這件事提早發生了而已。取而代之的,則是即將面臨新挑戰的憂慮感。

站在當下,回首這近兩年來所發生的事情,不禁令人感嘆自己在這兩年之間劇烈的變化——不僅僅只是讀了一點書、考上了一所研究所而已,更重要的,是整個人思考方式與生活方式的全面改變。而這,不也正是生命最為難以捉摸、令人憂懼卻又最為有趣之處嗎?世界的一切其實仍是「還沒開始也尚未結束」:如果你/妳像我一樣,在各學科之間徘徊許久之後才進入社會學的殿堂。別擔心,一切都還沒開始!只要你/妳仍不斷地努力,一切也都尚未結束。

那麼,你/妳準備好了嗎?

 

是為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owershutg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