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作者姓名:陳啟文

畢業學校:長榮大學社工系

報考學校:台大社研、政大社研、北大社研、東海社研、東吳社研、南華社研

錄取學校:政大社研、北大社研、東海社研、東吳社研、南華社研

上課證號:M05M066

考試成績(依考試日期排序)

          

社會學

社學理論

社研法

國文

英文

總分

結果

台大社研

60

60

63

 

32

183.00

未錄取

政大社研

49

66

62

61

51

377.50加權後

  4

東吳社研

73

21

65

22

23

207.20

10

南華社研

73

社會問題分析90

 

79.80 百分比

 

北大社研

65

51

43

 

154

  7

東海社研

69

30

49

 

52

48.75 百分比

  1

輔大社研

79

偷懶沒考

54

133.00

呵呵^^

 

寫在前面

    寫立言堂就像是寫碩士論文一般,必須開創新的議題,蒐集新的資料,甚或在舊的題目上提出新穎的見解,總而言之是一個創造出新的知識的歷程。

    以下的內容沒什麼架構,沒有先後順序,也算是一個自我反思的過程吧 !

 

迷思

研究所的備試過程中常常會聽聞某些以「過來人」身分的學長姐傳授經驗,有些值得參考,但是也有很多會造成誤導。類型一:「某某學校很好考啦,口試的時候我 都隨便回答還不是過了」。(真實情況可能是該學生筆試成績已經很高,而該系所口試成績所佔的比例很小;此外,你真的相信有人口試會隨便答嗎?)類型二: 「針對想要報考的學校之出題取向做跳躍式、策略式的閱讀,如此才不會多頭馬車」。(此方式只適合在考前做重點式的複習,不適合暑期班或是秋季班加入課程的 同學。以我自己來說,因為對於互動論、女性主義、質性研究的忽略,使得我在考台大那天寫的彆手彆腳。當然,最後也落榜了。)

全盤式的閱讀是必要的。如果能,最好將陳老師所開出來的參考書籍都看過。我相信參加陳老師課程的學生沒有所謂的天才,只有努力不懈,永不放棄的平凡人。本 小組的育歆同學和亞盈同學在各個學校考試中都有優異的成績,只因為她們最認真,也準備的最全面。如果用「聰明」或「天份」來解釋她們的表現,而忽略了這八 九個月以來付出的心血,那就大錯特錯了。

 

作業

    作業的練習絕對是必要的,因為這是師生交流的一個重要的管道。尤其陳老師對於作業的批改是非常認真的。他會逐字逐句挑出可以改善之處(甚至是錯字)。我還記得第一次的社會學理論作業的題目是Comte,結果我得了B-。發回來的作業中,赫然發現老師的評語和建議寫得快比我的作業還多字。陳老師不但指陳我的錯誤,也給了我具體的建議、答題架構、以及思想脈絡中含混不明之處。

    此後,我每次的社理作業都能拿到A+A++。現在想想,如果我沒有經過作業的練習,而自以為能掌握課程內容。那麼,現在我在哪裡呢?

 

統計、研究法

    一般來說,對於想要從事社會科學研究的我們,容易將統計與研究法看作一種技巧和程序,而不視為此學科知識體系的內涵。尤其對於想要作質化研究的同學,對於 社會現象的詮釋以及因果關係的理解方式更迥異於量化研究。然而,以目前各學校考試的配分而言,量化的比重還是高於質化甚多。因此,統計以及量化研究方法的 素養是從事質化研究前的入場券。

    以我自己的學習經驗來說,社會學以及社會學理論的學習帶有某種程度上的斷裂性。也就是說,我可以先學偏差行為,再學集體行為。而我也可以在考場中將互動論 寫得很精采,但是卻不用理解古典三大家。(以今年台大社理考題為例)。然而,統計以及研究法卻是連續性、累積性的,是一串邏輯推理的過程。可以這麼說,雖 然第一堂課(測量尺度)的配分遠遠不及最後一堂課(多元迴歸分析),但是若沒有理解測量尺度,那麼統計就不用學了!

 

用計算機練習考古題(標題愈聳動,內容通常愈空洞)

    由於今年度研究所考試大幅提前,加上覺得書還沒唸完,使得我在準備開始練習考古題時,已經是台大考試前五天了。燃眉之急實在不足以形容當時的惶恐。在我心 裡其實已經知道,我絕對沒時間寫考古題了,然而練習考古題的確有聚焦考題走向的效果。在這種狀況下我摸索出了「用計算機練習考古題」的方法。

    在時間不足的情況下,我只能「想」考古題,而不能「寫」考古題。但是在腦中思考一個題目往往是不求甚解的,有許多模糊地帶都在腦中一閃而過。此時,不妨把算統計的計算機再拿出來,鍵入1 + + = = ….(是的,這遊戲大家小時候都玩過^_^)。

    我認為這個方法的好處有三。第一,能夠避免腦袋解題的因循苟且。每想一個字就按一下計算機,就像真正在紙上寫字一般。第二,可以當作計數器,等你做完一個題目時,可以看看你總共寫了多少個字,是否過與不及。第三,速度飛快,DurkheimWeber的方法論比較,只要花兩分多鐘就做完了。

在寫這一段時,心中是有點猶豫的,畢竟這只是死裡逃生的偏門,除非不得已,否則還是提起你的筆來吧。明年的研究所考試會延後至五月,考生的備試時間寬裕多了,大家加油 !

 

讀書方法

    就如同Garfinkel所 云,很多時候人是在行動之後,才以規範來作為解釋行為的參考依據。上榜的我們,大可寫下一連串聳動但是卻似是而非的教戰守則,如「前四個月先放鬆,不要給 自己逼的太緊,以免彈性疲乏,考前唸書最有效率」。「前四個月若不盡全力打好基礎,後四個月根本追不上進度」。如大家所見,這兩句話分開來看皆有道理,但 合在一起卻發生矛盾。

    其實這一點都不矛盾!因為,這是兩個不同的人的讀書方法。某種程度上也是在上榜後再將八九月以來的閱讀軌跡作合理化,以及事後的說明。不安的考生都希望能 有像食譜一樣的固定操作方式,照著做就對了。但是每個人都是異質的個體,背景也不相同。因此沒有放諸天下皆準的唸書規則,但是卻有適用於所有考生的二字箴 言,那就是「用功」。成功者的意見值得作參考,但千萬不要盡信。

    總結來說,唸書時間與成績成正相關,不能偏食、不抱僥倖,是上榜的必要條件。這是最簡單,也是最深奧的道理。

 

讀書會

    我想,讀書會的好處許多在立言堂的學長姐都說得非常清楚,此處不加贅言。

僅在此,感謝育歆、亞盈、佩涵以及鈞翔。在這漫長的八個月中,你們的激盪、分享、與鼓勵,是我一路過來最大的支持。謝謝你們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owershutg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