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姓名:馬國勳

畢業學校:台北大學社會學系

錄取學校:台大社會所(榜首)、北大社會所(榜首)、台大國發所、東海社會所(榜眼)、東吳社會所(榜眼)

上課證號:94C406

各校成績:

學校

社會學

理論

研究法

英文

國文

總分

錄取

台大社研

82

76

39

54

 

197

正取1

台大國發

71

60(全球化)

 

58

 

320

正取8

東海社研

59

81

58

66

 

66.35

正取2

東吳社研

74

73

33.5

28

32

240.57

正取2

政大社研

42

50

28

62

54

296

滑鐵盧

北大社研

63

63

72

 

 

298

正取1

輔大社研

67

82

95

60(語文能力)

 

304

未參加口試

 

…真的沒想到,也有點不可置信,自己能夠考出如此欣慰的成績,彷彿置身夢境。我總覺得自己有點趕鴨子上架,雖然這一年來我確曾花了不少心力,雖然我原先的 底子可能也不差(大概多少跟我大學念社會系有關),但總覺得:我的程度應該還沒有達到能正取的地步,有待努力(每當考前總是帶著一股作氣蠻衝到底,每當考 完對題時總是帶著一絲悔意,後悔考試時寫的不夠理想,埋怨自己當初怎不多念點書呢)。我考上了,絕不代表我的準備經驗比別人還要佳(事實上,一路走來,跌 跌撞撞的)。在分享我個人的求學經歷之前,我必須先略述兩件事情:一、不可能有人只靠看立言堂而上榜。換言之,如果你把立言堂當作聖經來背,你絕對會落 榜!當然這不是說立言堂對讀者沒啥助益,只是想提醒讀者:與其想鉅細靡遺的了解過來人的讀書經驗,倒不如把時間花在誠實地檢討自己上(ex 每晚睡覺前回想一下今天做了哪些事情),了解自己有哪些優缺點(ex自己的罩門為何)。知彼知己,絕對有助於百戰百勝!希望立言堂能幫助讀者們在求學的路 途上走的比較順些,“避免犯下學長姐曾經犯下的錯誤”;二、我試著不把這篇文章當作“心情分享”在寫(亦即從頭到尾不斷地感謝誰…),因為這些流露情感的 話兒對適逢考試在即的讀者們沒什麼助益。其實,就算千言萬語都未必能道盡他人對我的恩情,在此僅以一句話由衷表達:謝謝陳遠老師這一年帶給我的啟蒙和熱 情,也謝謝憶欣、豐芊等夥伴的激盪,和你們一起念書挺快樂的!

 

  接著,讓我以一顆回饋的心,提供我自己這一年來摸索過的經驗和建議,希望對讀者能有助益!

 

為何我要補習?為何我不要補習?

  最近常有學弟妹問我:「你覺得補習有用嗎?」這個答案大概沒有絕對的對錯,端看你是用什麼樣的心態去參與補習的。如果你是為了“速成、求心安、人云亦 云、想要標準答案”等之理由而補習,那麼補再多也沒用!我覺得補習並沒有什麼不好(尤其是上過陳遠的課,絕對不會後悔),但每個人都應該試著了解:「補習 能給我什麼,又無法給我什麼」。若準備研究所以一年來算,從“起點”走到“終點”(即上榜)的路徑有很多種,有些路徑較平坦、有些則較崎嶇。陳老師因為閱 歷豐碩,因此能夠指引你一條“較平順、較不彎曲”的路,提供不錯的方針(因此可以替你省下諸如念錯書or努力白費等“走錯路”的時間)。但是,修行在個人,是否有努力的耕耘才是上榜與否的關鍵。此外,我認為陳遠老師絕對希望學生能夠:青出於藍,勝於藍(沒有人能夠達成此目標,但是每個人皆應朝著此目標而努力)。人皆是可造之材,千萬別把自己的潛力侷限在上課的範圍裡。

  關於上課聽講的部分:錄音固然重要,抄筆記固然重要,但認真聽講更重要!試著讓自己能夠在上課的當下即能聽懂(理解)上課的內容。若有任何不懂的地 方,下課後務必趕緊去找書來看、或跟同學討論、或問老師,別讓你心中小小的問題成為日後永久的“懸案”。此外,陳老師在黑板上寫的筆記對學生日後的複習挺 有用的,但往往礙於時間有限,而使老師不得不“邊講課邊抄重點”,如果學生們抄筆記的速度不夠快,一個恍神,極有可能跟不上步調。我絕對沒有想要建議讀者 勤練寫筆記速度的意思(試想:寫筆記再快卻龍飛鳳舞、潦草不堪、內容不完整、或手快斷掉,何苦呢?)。我只是想建議你們:一般人補習的習慣是“急著先抄好 黑板上的筆記,抄完後才開始回想方才老師說了什麼話,或才開始正視筆記的內容在寫什麼”,而我會建議大家把習慣改成“先用心地聽懂老師講什麼、或先理解黑 板上的筆記之內容,再開始把黑板上的重點抄進note裡”會是個較理想的學習方式(如此一來,也就不需要完全一字不漏的照抄了,而可以在筆記中融入自己的話)。

  最後我想提供的建議是,如果今天你上課已經上到了第二輪以上(ex 暑期已經上過一次,而現在秋季班正在上類似的課程第二遍),建議你別再把時間花在完整不漏的重抄課堂筆記上了(除非有先前抄不完整的地方,或老師新教到的 概念,才需要抄寫)。不妨聚精會神的聽講,並且趁此機會,趕緊把重要的概念背進腦袋瓜裡,以利用時間。而我個人的習慣是:上課時,帶自己買的教科書攤開來 放在桌上,隨時與陳老師課堂中所談論的概念作對照。若聽到老師引用一些不錯的概念(即有助於自己make sense的),我會以像是寫作文的口吻,用三、四句自己的話平鋪直述地寫進筆記裡。如此一來可以順便練習自己未來進考場時的文筆!

 

要看哪些書?要怎麼念艱澀的書?

  陳遠老師於課堂中曾經推薦過的書皆為極不錯的參考讀物,多數我都有翻過。當然,並非每本都需要從頭看到尾。根據我個人的需要以及書本的難易,有些我只 念了幾章,有些則整本念過好幾遍。我想經過一段時間的沉澱,讀者應該能夠自行分辨每本書對於考試的重要性有多高,從中衡量需要投注多少精力在上面(不確定 的話不妨直接問老師)。此外,學習應是主動的。不妨偶爾去逛一下書店,或是圖書館。 除了找別人推薦的書之外,自行體驗翻書的樂趣,隨意翻讀書架上的書,從中挑選一些自己感到有興趣(或覺得自己該加強)的部分,帶回家研究一番。我要強調, 市立圖書館是個找書的不錯選擇,別小看它,很多參考讀物我都是在那裡借來的(市圖裡與社會學相關之書籍不少,但悲情的是很少人會去翻讀。我總覺得我是唯一 一位會去翻我家附近圖書館社會學書架的人,因此我索性畫起了重點,在頁角上折了記號,把那些書當作是自己的來用)。

  書不見得非念多不可!能廣泛的閱讀當然很好,但如果不能,與其念多了卻不知其所以然,不如退而求其次,好好挑幾本重要的書(或重要的章節)作加強。重點是:“我是否真的讀懂了書中所述嗎?我應如何把書裡不錯的論述以平順的口吻寫成二、三句話發揮在考試裡呢?”

  我有個習慣,即會記下自己閱讀的速度(即一頁大概花了幾分鐘念)。這個習慣的主要目的不在於加快速度,而是有助於檢討自己:念書念得夠不夠專心,是否 有集中注意力?這一年來雖然我念了超過50本以上的書(包含教科書、補習班講義等在內),但其實我書念得不快(因為以前愛玩電動,不愛看課外讀物,閱讀呈 現龜速)。之所以能念那麼多書,除了我真的花了不少努力之外,原因可能是因為去年暑假時在便宜商店買了一本【速讀術】。這本書我只看了前半段關於原理講解 的部分,而未做練習。儘管如此,仍有效地調整我的閱讀習慣。供讀者參考。

 

準備社會學的經驗:如何激發自己的思考能力、舉一反三?

  偶爾上網去找一些社會學相關的論文挺不錯的(ps:快到考試前,趕緊把msn程式刪掉,你會自動地騰出許多念書、或休息時間!)。學社會學這科的重點不在於把各種名詞解釋、各種概念背得滾瓜爛熟,而是嘗試使自己累積社會學的素養,以及觀察社會的新視野(這 句話似乎抽象點,連我自己都看不懂)。具體而言,看新聞時不妨腦力激盪一下,試想可以用何種社會學的概念去分析這個現象(或者常跟同學討論);在念社會學 教科書時,試著尋找台灣當今有哪些例子,可以去輔證書裡的概念。試想一點:我們花了大量的時間閱讀洋人的書,或背誦洋人發明的理論。但這些與身處在台灣的 我們有何關係呢(如何將這些來自西方的知識應用在我們身處的台灣社會中)?

  不妨多了解台灣的社會脈絡,以及近年來國內社會學者做了哪些面向的研究。此外,挑書時不見得需挑太艱澀的書來念。譬如:之前無意中翻到蕭新煌寫的【台灣社會文化的典範轉移】,這本書裡頭蒐集了蕭老師往年的社論,內容簡單,但仍對我產生相當大的幫助。(ps:【社會學與台灣社會第二版】是本“念了未必會上榜,但不念絕對上不了榜”的書)

  

掌握時間點的重要性,充分運用每分每秒,在不同的時間點念不同的書以求最大的效率

  大四時,邊上課邊準備考試多少有點吃力(而且我還花了部分時間在教會社團以及打工上),因此平常可供我念書的時間有點零碎。考試前我的一日讀書之時間安排如下(僅供參考):早起至出門前的一小時,拿來背一點英文單字,或複習先前已看過的閒書(ex 社會學動動腦);坐捷運時環境有點吵雜,適合念一些較淺的與社會學有關的閒書(但是這麼作對視力而言有可能有害。我深受其苦,因此非必要別輕易嘗試,坐捷 運若閉眼睛休息一下也無妨);在圖書館念書往往是一天的黃金時段,在狀況好時念最艱澀的理論;吃完中餐後肚子脹脹的,如果不午睡,就寫一點考古題作練習; 在學校上課時偷念補習班講義和筆記(因為這兩者不需太多思考,多背一點加深印象);快睡覺前再念一點與社會學有關的閒書,或背單字,或看一下新聞,或上網 進陳遠家族看消息,或吃宵夜變胖…。以上所述僅提供參考而已,只是希望讀者能了解充分運用時間的重要性

  最後,千萬別熬夜(寧可早起念書)!尤其是考試前,儘量調整生活作息,達到一種規律。考試前所感到的壓力來自心理上的,而考試中則會耗盡你生理上的體 力。我考了六所學校,每考完一間都會感到身心疲憊。剛考完一所後的幾天完全沒有心情念書,但我還是試著以“全部考完之後可以無限的玩到爽”的心態說服我自 己趕緊回復到備戰狀態。持續拼到最後很重要!以我自己為例,3/20考完第一所─政大之後距離4/8考第二所─東吳之間隔了近三個星期。不知為何,這三週似乎是我成長的關鍵(這段時間我時常有種“開竅”的感覺)。因此儘管政大考的亂七八糟,但我沒有因此而洩氣,到了後面幾所果然愈考愈好。

 

和同學保持“適度的競爭、誠懇的彼此合作”之關係,以達到雙贏

  有位老師曾說過一句話:「大學四年來,你所學到最多的東西多半來自於同儕團體間,而非來自上課聽講」。念書時需要獨自的空間(最好不要跟自己的親密朋 友一起念,因為會互相干擾),但是每個星期不妨花一點時間跟朋友切磋(姑且可以稱他們為“戰友”),簡單組個讀書會,可監督彼此的念書進度、可互相辯論、 可互相交換資訊。我想讀書會不需拘泥某種形式,也不一定需要事先詳細的規劃,只要不要搞到閒聊即可。謙虛的向朋友學習,不論他的功課比你好或弱都是值得的,澄清自己的盲點比埋頭苦幹地念書還重要

 

最後,關於理論的補充:從A+到A+++

  念社會學理論時,需注意各理論與各理論間“對話”的關係。由於理論相當的艱澀,不易懂,念書時不妨多花點時間,用自己的話,勤寫自己整理過的筆記(非常重要)。重要的理論可能至少要念過三遍以上,才較能在考場中得心應手。念理論不要抱著太功利的心(即:覺得考試不會考的完全不理會),理論需要用心的紮根(如同蓋大樓的地基一樣)。比方說:衝突論、功能論、互動論很少會在考題中出現。但唯有對這些理論持者一定的熟稔,才有機會把其他較容易出現在考題的理論讀通。此外,適度的在考試中引用英文專有名詞(名言錦句),絕對有加分的效果。

平常念書時,試著保持一顆謙遜、嚴謹的心學習。平時的考古題練習很重要(建議寒假前開始),從練習中發現自己的盲點。書沒有念完的一天,考試致勝的關鍵不在於書是否有念完,而在於自己是否能夠淋漓盡致的把學過的東西,毫不保留的揮灑在考卷裡。(ps:關於理論的書我不作推薦,因為每本中文理論參考書都有極明顯的侷限和長處。建議大家自行去書店稍作比較,再決定適合自己的書籍。不妨跟陳遠老師討論一下;研究法我推薦學富出版【當代社會研究法】,寫的較仔細,但也有點囉唆就是)

 

考試的分數就好比在95%之信心水準下,你的分數介於X-Y<μ<X+Y之間。Y是你的運氣,考試運氣好一點,你將會多得Y分。但X是你的實力!就算你考運再差,你還是能得到X-Y的分數。因此,努力的做好自己(do your best),穩健的複習(讀書重在持續,別輕易鬆懈),不須有過多的疑慮。希望讀者在未來青出於藍,金榜題名(好好的把握向陳老師學習的機會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owershutg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