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作者:黃華彥

畢業學校:台灣大學財務金融系

錄取學校:台大社會所(探花)、政大社會所、清大社會所

上課證號:93d306

 

在 得知有榮幸在今年的「立言堂」中發表我的備試心得時,心情真的是有些惶恐。因為我很清楚在本屆的同學中,有很多人都遠比我有資格發言,畢竟社會學的素養並 不能只憑錄取的學校就可以妄加論斷的。但是撇開這些不談,我想若能從自己卑微的學習經驗中抽取並整理出一些心得,不但對自己未來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如果 還能對學弟妹們有所助益的話,將會是額外的收穫。另外,我也必須聲明,我的經驗可能並不適用於所有的同學,因為我似乎天生「精神貴族」的傾向比較重﹝從剛 開始組讀書會時,同學就一直告知我有此種傾向﹞,整天想的就是如何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也因此並不是非常有系統的進行閱讀和思考等工作,故我反而在備試過 程中忽略了許多該注意的具體技巧,而需要老師苦口婆心、不厭其煩的再指導。準此,我在本文所想要談的的備試面向中,也就是,所謂的社會學「素養」的內化、 文本閱讀以及課堂內容的互動關係、寫作及考題的拆解等,仍會較側重於抽象層次的討論,並且添加老師為我指出的盲點。值得注意的是,這些面向是有相互關聯 的,但也有其個別的特殊性。

 

1. 社會學「素養」的內化:

 

首 先,就社會學「素養」的內化而言,我因為從小就跟家裡旅居在不同的國家中,因此經驗了各種不同的文化實體,但也飽受了文化不適應的痛苦,所以對於一種試圖 超越以及整合世俗世界的價值觀的知識體系,似乎接受度特別的高。起初,我以為自己所體受的苦難,能在閱讀以及思考的過程中得到救贖。但人生歷鍊與「社會學 知識」之間的親和性,卻不可能取代學習過程中的掙扎及痛苦,我仍然時常要去面對自己的無知。要知道,社會學對於生活中任何事物的不留情的檢視,必然會對於 「習慣」﹝這絕對不代表妳/你真的認同﹞於此世界的人們來說,顛覆性相當強烈;因為「隱形」控制因素的揭發所產生的心理抗拒,是不可能避免的。﹝大家可以 看看「駭客任務」或是「楚門秀」等電影來幫助體會所謂的「啟蒙」之意﹞在此方面,適當的自信以及同學的感情支持﹝以我所參加的「讀書會」為例,我很幸運能 遇到來自各方、學習動機強烈、並且肯傾聽我停不完的抱怨和緊張的同學;雖然有時不免產生人際間的矛盾,但在定期的討論以及日常的交往當中,使得我受益良多 ﹞,一次又一次的幫助我走向了更高而且更自由的境界﹝但也可能更加深了我的「社會不適應」的程度﹞,所以請各位多多珍惜這些資源。總之,平常面對事情時多 用點頭腦,他人說的話以及行為舉止、世界的模樣、自己的所作所為都不要放過,努力的去發掘自己內在比較「光明」的那面,也不要害怕否定自己或是人世間的 「病態」,﹝有些人稱這些動作為「反省」﹞「思考架構」及「人生情懷」就會慢慢累積起來。

 

2. 文本閱讀以及課堂內容的互動關係:

 

就 文本閱讀和課堂內容的交互關係來說,我相信其對於備試的重要性,絕對不亞於社會學「素養」的培養,畢竟它對於妳/你來說,首先是素養的來源,然後是素養的 「對話對象」;由這其中所能得到的收穫,時間一久就會很明顯。對於社會學的新手來說,理論閱讀的習慣和能力,絕對不是天生的,除非你是個大怪胎,天生就喜 歡用「造反」的態度看世界,或是什麼簡單的事情都要把它「說穿看透」。﹝我相信對這種態度的嚮往就是觸動大家想要唸社會學的原因,只是還有待在生活中深 化。﹞再加上理論書籍的文字,初學者似乎很容易就把它看成「字面上的意思」,但我認為它有點像禪學,「要說的」並不真的是「所說的那些話」,故也可能造成 學習上的困惑。而以我個人的閱讀經驗來說,就理論的面向,我建議從韋伯文化出版的《最新社會學理論的觀點》開始,因為他有效的綜觀了各家而且是會考的理論 觀點;然後再在當代理論﹝我建議五南的《當代社會學理論》﹞、西馬﹝我建議巨流的《批判理論與現代社會學》﹞、「三大家」﹝我建議遠流的《資本主義與現代 社會理論》、巨流的《馬克思論方法》還有些原著也可以﹞、第二現代和全球化﹝我建議巨流的《第二現代》以及弘智的《全球化》﹞等面向斟酌式的閱讀﹝這很重 要,因為時間實在不多﹞。而各位也可以不定期回顧我稱為「社會學基本觀點」的書籍﹝比方說,《見樹又見林》、《社會學導引》、《批判的社會學導論》、《社 會學的想像》等名著﹞,以便收攏平常閱讀的理論觀點。而就社會學的閱讀內容來說,《社會學與台灣社會》似乎就足夠了,但某些熱門的內容仍需自行加強,並且 要能配合理論的閱讀。最後,統計和研究法的閱讀只要照老師說的幾本就夠了。但也請各位不要只顧念理論就忘了唸其他的科目,因為現實世界的考試的基本要求是 平衡的發展,當然,某一科特別強也無害。

 

另 外,陳老師的講義和課堂內容對於備試過程的重要性也是不容忽視的,因為這些都是他苦讀後再因應考試所產生的精華,所以適度的背誦也是有必要的。但是也務必 請各位盡量在閱讀以及課堂內容兩者的辯證中,建構出屬於自己的「思考架構」,以產生學術上的獨特性。基本上,我們可將老師所整理出的內容視為某種既定的架 構,然後從閱讀過程中抽取出的重點,按自己的需要或是傾向,填補或是修改該架構。這個過程就是我所說的「文本閱讀以及課堂內容的互動關係」,而這些工作都 急不得,並且與寫作及考題的拆解的功力息息相關。

 

3. 寫作及考題的拆解:

 

針 對決定考生命運的筆試來說,有些事情是理論性寫作的生手需要注意的。我認為大部分同學最棘手的問題就是看不懂題目;各位請不要太自卑,有效的補救方法就是 要常常把陌生的問題放在生活或是閱讀過程中思考。就具體的「經驗」問題而言,若是覺得該議題很陌生,可上網或是到圖書館查相關的資訊,再學習運用「理論」 觀點進行分析。若是針對「理論」問題,先決條件當然是適量的閱讀,但更重要的是透過反省所產生的「個別理論的理解」以及「理論間的貫通」:這兩者是相互影 響的,因為「生活」或是「經驗」世界只有一個,不同的觀點當然可以相互串連、融合成抽象度更高或是更簡潔的「思考框架」﹝加上學習過程中「人生情懷」的提 升,我以為就構成了所謂的「素養」﹞,而更高層次的抽象思考又能反過來幫助個別理論的體會。如果還是不會寫的話,那就請跟老師和同學討論一下或是乾脆去做 別的事﹝比方說,看看探索頻道之類的「知性節目」,因為不但可以從其所採用的「科學觀點」或是具體內容中得到靈感,並且可以練習一下英文﹞。

 

回 到實際的寫作或答題的面向來說,最重要的是常練習,不要害怕剛開始寫的時候做在桌子前兩個小時寫不出什麼東西的尷尬,如果寫完後有交給老師看的話,請虛心 體會他的評論;考試前則可替自己舉行模擬考﹝我總共「考了」五次﹞,以習慣在一個半小時的時間限制下答題時必然會產生的緊張感和發展出相應的結奏感。另 外,請大家把學習過程中所碰到的書名、概念、人名、英文等項目呈現在你的寫作思路之中,以突顯自己的「專業性」。最後一個加分的重點是「命題式的論斷」, 這一點涉及了理論間的貫通工作以及由人生情懷提升所產生的「較為公正的價值判斷基準」,比方說,﹝我隨便舉一個,請見諒﹞「馬克思的歷史唯物論,相較於韋 伯和突爾幹的社會發展觀,其缺點就是過度強調經濟面向,但經濟面向重要性卻也是不能加以否定的」,這一點大家可以多從陳老師的課程以及文本中學習。

 

以 上就是我個人備試的心得,雖然不能保證對大家「立即見效」,但是我相信「過來人」的經驗應該或多或少能讓「初學者」在「混亂」的意識中找出某種方向感。現 在回過頭看自己所經歷的一年如苦行者一般的自我磨練,作為一個社會學世界的局外人,甚至是平凡到了不行的躺人,我在過程中當然嘗遍徬惶、自我否定、痛苦等 負面情緒;但在循序漸進的學習以及無法避免的間斷﹝偷懶或是心煩所致﹞之間,我體悟到這一切都是因為求好心切及對未來的不確定感所致,因此希望大家不要害 怕學習中必經的挫折,而要精益求精,時時反省,相信只要有努力,必定有所收穫。

 

P.S.在此,我也要感謝老師、張愛雯及鄒婉如同學針對此篇文章所做的評論,因為他們指出了我做學問的大盲點,也就是常常會墜入唯我論的世界中,完全活在腦海裡而無法自拔。希望我的努力能得到他們的諒解以及認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owershutg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